寶寶吐奶怎麼辦?
A:在大多數的情形下寶寶溢奶是正常的現象。不過如果溢得較厲害或是較頻繁時,就必須注意有沒有一些特別需要改正,或是需要就醫的因素:
1).是否讓寶寶哭得太久之後才餵他吃奶:餵食前如果哭鬧太久,可能會於哭叫當中吸入較多的空氣到胃裡面,此時餵奶當然容易反溢。如果在餵奶前先幫他拍拍背、排排氣就會改善。
2).餵奶時要注意奶瓶的傾斜度:必須讓奶瓶內的奶水能蓋住奶嘴的出口,才不會讓寶寶一邊吸奶、一邊吸入空氣,否則也容易溢奶。
3).如果吐奶特別厲害,甚至體重身高生長曲線出現異常時,應該就醫診察有沒有特別需要矯治的原因。比如: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症、先天性的肥厚性幽門狹窄…等。
4).對於沒有特別原因,卻仍常溢奶的寶寶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減少溢奶的發生:
a.增加奶水的粘稠度可減少溢奶的發生。已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可在奶水中添加米奶、麥粉;還未能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則可依醫師指示使用稠度較高的低溢奶粉。
b.可採少量多餐方式餵食。
c.寶寶飽餐之後要睡時,可採右側臥睡或者仰臥但上半身及頭部稍墊高的睡姿,可減少溢奶的發生。
d.除了餵奶前後先拍背排氣之外,也可以在餵到一半時加拍一次,尤其是當寶寶吸得較快較猛時。
溢奶、吐奶何時了
雖然說吃和睡是寶寶的「二大專長」,但是要如何讓家中寶寶吃得健康、舒服,對初為人母的你而言可說是一大學問啊!餵食、餵奶姿勢怎樣才正確?吐奶、溢奶時如何處理?厭奶、拒食怎麼辦?文中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之道,相信對母親們會有極大幫助喔!
如何正確且舒適地幫小嬰兒餵奶,是每位新生兒父母必須學會的問題。嬰兒吃奶就像大人吃飯一樣,應該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因此餵奶時,母親的情緒要平和放鬆,小嬰兒也要讓其處於舒服的姿態及環境中。
1.適合餵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餵奶的時間。
2.餵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餵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準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餵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隻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餵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餵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餵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餵,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餵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餵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餵一次,一天共餵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餵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餵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餵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餵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餵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餵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5.吐奶、溢奶的處理
剛出生的小嬰兒由於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與胃連接的賁門也尚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溢奶和吐奶。由於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所以吃奶時,打嗝是正常的現象。有的嬰兒會自己打嗝,有的則需大人幫忙。可以在吃奶一半時或全部吃完後,把小孩抱起放在肩膀上,輕拍背部排氣。容易吐奶的小孩在吃飽後,可以用枕頭墊在左側,使小兒右側躺。同時餵完奶後,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此外,也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只是奶量減少,寶寶常因吃不飽而號啕大,哭家長常不忍心。
目前市面上開發了一種「低溢奶」的嬰兒奶粉,它裡面添加了一些「糊化澱粉」使得牛奶變得比較黏稠而不易被吐出,可以嘗試使用。
不過,若吃奶後呈現的是持續性吐奶或噴射狀吐奶,那就要找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有任何病態性的原因了。
6.厭奶拒食怎麼辦?
間後,會有拒食、厭奶的現象,家長常自作主張,認為是脹氣或奶粉廠牌不合,頻頻更換奶粉。
嬰兒脹氣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吸奶時吸入過多的空氣。但一般的脹氣雖會讓小嬰兒肚子鼓脹,卻不會帶給他們任何的不適,除非是腸胃道有特殊疾病引起的脹氣,才會小使小寶寶哭鬧不安或容易嘔吐。
7.嬰兒厭奶拒食常見的原因
一、吃母奶的嬰兒
〈一〉 母奶乳汁不夠,小孩吃不飽--嬰兒儘管已用力吸吮,卻吸不出奶,因吃不飽就會哭鬧,累了就睡著,不久後又哭醒要吸奶,不能滿足又再哭、再睡,如此惡性循環,幾天後就會發生厭食、拒食的現象。
〈二〉 奶量太大,奶速太急--娃娃吸奶的力量小且吞嚥速度慢,無法配合媽媽乳頭急速湧出的奶水,會嗆到咽喉、鼻子,久了也會拒食。
二、吃嬰兒配方生奶的嬰兒
〈一〉 奶嘴洞太小或太大。
〈二〉 經常更換不同型的奶嘴--小寶寶會不習慣。
〈三〉 餵奶的時間不定時--導致腸胃活動不規律。
〈四〉 奶量、濃度控制不當--奶量太多、太濃,小娃娃適應不良。此外不可過早添加副食品。
〈五〉 奶粉不適--即「牛奶過敏」,吃奶後會有腹脹、絞痛、皮膚起疹等現象,應請教醫師檢查確認並改用特殊配方奶粉。
〈六〉 餵奶的姿勢不對--導致吸入太多空氣產飽脹感或溢奶。
〈七〉 長牙時--但此種拒食一般只有幾天,不會持續太久。
此外,一些先天疾病,如唇顎裂、食道廔管、疝氣、腦部發育異常;和後天毛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等,都會造成小寶寶食慾不佳。
結語
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清潔衛生的餵奶器具,及良好的餵奶姿勢,小寶寶就能輕鬆自然的進食。若吃得好,吸收正常,體重必呈穩定性的增加,反之就要請教醫師看看是否有何不正常的狀況了。
A:在大多數的情形下寶寶溢奶是正常的現象。不過如果溢得較厲害或是較頻繁時,就必須注意有沒有一些特別需要改正,或是需要就醫的因素:
1).是否讓寶寶哭得太久之後才餵他吃奶:餵食前如果哭鬧太久,可能會於哭叫當中吸入較多的空氣到胃裡面,此時餵奶當然容易反溢。如果在餵奶前先幫他拍拍背、排排氣就會改善。
2).餵奶時要注意奶瓶的傾斜度:必須讓奶瓶內的奶水能蓋住奶嘴的出口,才不會讓寶寶一邊吸奶、一邊吸入空氣,否則也容易溢奶。
3).如果吐奶特別厲害,甚至體重身高生長曲線出現異常時,應該就醫診察有沒有特別需要矯治的原因。比如: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症、先天性的肥厚性幽門狹窄…等。
4).對於沒有特別原因,卻仍常溢奶的寶寶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減少溢奶的發生:
a.增加奶水的粘稠度可減少溢奶的發生。已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可在奶水中添加米奶、麥粉;還未能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則可依醫師指示使用稠度較高的低溢奶粉。
b.可採少量多餐方式餵食。
c.寶寶飽餐之後要睡時,可採右側臥睡或者仰臥但上半身及頭部稍墊高的睡姿,可減少溢奶的發生。
d.除了餵奶前後先拍背排氣之外,也可以在餵到一半時加拍一次,尤其是當寶寶吸得較快較猛時。
溢奶、吐奶何時了
雖然說吃和睡是寶寶的「二大專長」,但是要如何讓家中寶寶吃得健康、舒服,對初為人母的你而言可說是一大學問啊!餵食、餵奶姿勢怎樣才正確?吐奶、溢奶時如何處理?厭奶、拒食怎麼辦?文中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解決之道,相信對母親們會有極大幫助喔!
如何正確且舒適地幫小嬰兒餵奶,是每位新生兒父母必須學會的問題。嬰兒吃奶就像大人吃飯一樣,應該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因此餵奶時,母親的情緒要平和放鬆,小嬰兒也要讓其處於舒服的姿態及環境中。
1.適合餵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餵奶的時間。
2.餵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餵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準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餵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隻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餵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餵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餵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餵,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餵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餵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餵一次,一天共餵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餵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餵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餵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餵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餵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餵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5.吐奶、溢奶的處理
剛出生的小嬰兒由於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與胃連接的賁門也尚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溢奶和吐奶。由於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所以吃奶時,打嗝是正常的現象。有的嬰兒會自己打嗝,有的則需大人幫忙。可以在吃奶一半時或全部吃完後,把小孩抱起放在肩膀上,輕拍背部排氣。容易吐奶的小孩在吃飽後,可以用枕頭墊在左側,使小兒右側躺。同時餵完奶後,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此外,也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只是奶量減少,寶寶常因吃不飽而號啕大,哭家長常不忍心。
目前市面上開發了一種「低溢奶」的嬰兒奶粉,它裡面添加了一些「糊化澱粉」使得牛奶變得比較黏稠而不易被吐出,可以嘗試使用。
不過,若吃奶後呈現的是持續性吐奶或噴射狀吐奶,那就要找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有任何病態性的原因了。
6.厭奶拒食怎麼辦?
間後,會有拒食、厭奶的現象,家長常自作主張,認為是脹氣或奶粉廠牌不合,頻頻更換奶粉。
嬰兒脹氣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吸奶時吸入過多的空氣。但一般的脹氣雖會讓小嬰兒肚子鼓脹,卻不會帶給他們任何的不適,除非是腸胃道有特殊疾病引起的脹氣,才會小使小寶寶哭鬧不安或容易嘔吐。
7.嬰兒厭奶拒食常見的原因
一、吃母奶的嬰兒
〈一〉 母奶乳汁不夠,小孩吃不飽--嬰兒儘管已用力吸吮,卻吸不出奶,因吃不飽就會哭鬧,累了就睡著,不久後又哭醒要吸奶,不能滿足又再哭、再睡,如此惡性循環,幾天後就會發生厭食、拒食的現象。
〈二〉 奶量太大,奶速太急--娃娃吸奶的力量小且吞嚥速度慢,無法配合媽媽乳頭急速湧出的奶水,會嗆到咽喉、鼻子,久了也會拒食。
二、吃嬰兒配方生奶的嬰兒
〈一〉 奶嘴洞太小或太大。
〈二〉 經常更換不同型的奶嘴--小寶寶會不習慣。
〈三〉 餵奶的時間不定時--導致腸胃活動不規律。
〈四〉 奶量、濃度控制不當--奶量太多、太濃,小娃娃適應不良。此外不可過早添加副食品。
〈五〉 奶粉不適--即「牛奶過敏」,吃奶後會有腹脹、絞痛、皮膚起疹等現象,應請教醫師檢查確認並改用特殊配方奶粉。
〈六〉 餵奶的姿勢不對--導致吸入太多空氣產飽脹感或溢奶。
〈七〉 長牙時--但此種拒食一般只有幾天,不會持續太久。
此外,一些先天疾病,如唇顎裂、食道廔管、疝氣、腦部發育異常;和後天毛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等,都會造成小寶寶食慾不佳。
結語
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清潔衛生的餵奶器具,及良好的餵奶姿勢,小寶寶就能輕鬆自然的進食。若吃得好,吸收正常,體重必呈穩定性的增加,反之就要請教醫師看看是否有何不正常的狀況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