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媽媽寶寶實用小資訊 (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寶寶的記憶力似乎進步很多,爸媽平日的小動作,常會在孩子的扮演遊戲中出現

例如:他會學習安撫洋娃娃的動作,或是學習爸爸開車的模樣。

寶寶到了9個月大時,記憶力的確會有明顯的成長

他們可以記憶不在眼前的物體或事件,好比一天前看過的動作或玩過的遊戲,還能將動作模仿出來或記得該如何玩那個遊戲。

由於記憶力愈來愈好,寶寶對於每天例行性的活動都會有印象、也會有預期

例如:一看到天黑,就知道爸爸快要回家了;午睡起來之後,就準備出去散步了。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怕什麼? 
兒童的「怕」可簡單地分為四類: 
 第一類是嬰兒都怕的噪音、跌倒、陌生人及新的事物,這一類「怕」在兩歲達到高峯,以後便會很快地減少。 

文章標籤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的注意力,怎麼這麼短暫呢?

平時,你一定很喜歡逗小寶寶玩吧!逗弄時,寶寶發出的「咯咯咯」笑聲,讓人覺得既開心又有成就感。只不過,寶寶的注意力好短暫,不一會兒就轉移到別的事情上,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小挫折呢?
請不要覺得挫敗,這階段的寶寶注意力本來就很短暫,雖然他已會與人對望、盯著感興趣的玩具,或追視眼前移動的物品,但是,寶寶能注意的焦點有限,且無法長時間將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物上。
由於注意力短暫,爸爸媽媽和寶寶互動時一定要適可而止。不論是對他講話或遊戲時,如果寶寶出現排斥或轉頭的動作,那是表示他需要休息一下,或者需要另一項更有趣的活動,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否則很容易出現排斥的哭鬧反應。其實,小寶寶的專注能力也可以從小培養。原則上,在日常教養時,盡量讓他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論是玩、吃東西或是任何活動,最好等一件事情結束後再進行下一件事情,讓寶寶逐漸學習專注做單一事情!

怎麼一下子就不玩了?~嬰兒注意力發展  
 
 

  以玩玩具來說,有些孩子拿一個就丟一個,而有些孩子卻能集中精神,把玩同一個玩具好一會兒呢﹗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你會怎麼做呢?各方蒐集資訊、再加上實地探訪,應該是大多數爸媽都會做的功課。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也會被各家標榜的理念、教學法給弄得很糊塗吧?蒙特梭利、角落教學、方案教學…,是什麼意思?和傳統的教學方式有什麼不同?還有,現在極為流行的雙語教學,是不是真的比較好呢?在此,將以目前較為盛行的教學法進行個別性的探討,希望能做為爸媽挑選幼兒園的重要參考。現在就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蒙特梭利教學法 
  蒙特梭利可能是一般爸媽最常聽到的一種幼兒園教學法,其在全世界已被採用了近百年,可見其影響力之大。蒙特梭利的主要教育哲學是以尊重孩子權利為基礎,鼓勵孩子自動自發,所以教學時,老師除了準備一個安全、豐富、開放的環境,以及給予一些必要的指導以外,會盡量不干涉孩子的活動;因此老師的角色不是主導者,而是輔助者。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於地狹人稠,南北來往繁密。因此,在臺灣有許多疾病傳染得很快,加上寶島的四季並無太明顯界線,所以。除了大流行之外,有不少小兒疾病幾乎整年可以隨時見到。 

中秋節前後,氣溫就較低了一些,很少會超過需要開冷氣的攝氏二十八度了,這時候有幾種病毒可能會出現得多一點,例如: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遇過一個孩子,因為媽媽怕髒,所以在他學爬的階段,堅持不肯讓孩子落地爬。雖然孩子一樣地長大、一樣的學習跑跳,但卻造成前庭功能失調的問題--害怕別人碰觸,即使只是輕輕的。」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資深老師朱光娟老師曾說,「孩子需要一個空間,讓他可以很自在盡興地釋放內在能量,並同時學習平衡及協調身體的不同感官知覺」。 

感覺統合是什麼? 
所謂「感覺統合」,係指人在任何情境下,腦部透過各種感覺神經系統,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腦幹部位作適當的組織整合,加以統整後,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我們一直習以為常的感覺:視、聽、觸、味、運動、平衡…等感官,都是在接收一連串訊息後,經過大腦的處理,才能做出適切的判斷與回應,而這樣過程與結果,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了!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來源: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id=1353

感覺的美好,來自身體經驗!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家裡有了老二之後……

 

自信與長大,讓孩子減少嫉妒 
想讓孩子幫忙照顧弟妹,先決條件就是肯定他的長大,避免讓較大的孩子對弟妹產生反感、嫉妒等負面的情緒。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嬰嬰抽屜裡兩枚亮晃晃的硬幣,我想起一早去買菜,菜販遞給我硬幣時,嬰嬰眼底喜悅而神秘的光芒。 
  面對著這兩枚平凡無奇的硬幣,我竟發起呆來,記憶中那一盒盒豔麗的小鞭炮,又在我眼前燦爛起來……。 
  雖是一砸在地上就爆跳成粉粉的碎屑,不值幾塊錢的小圓炮,卻深深吸引著我、誘惑著我。於是,趁雜貨店老闆一個不留神,悄悄地伸手往盒裡一抓,抓一粒鮮紅、一圓翠綠,靜靜地鑽出人堆。 
  「小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這是媽媽簡單不變的教養法則。我偷拿的雖只是兩粒小小的圓炮,但罪大惡極。被揪出房間之後,就是一頓狠揍,竹籐鞭鞭如響蛇,一鞭一個紅痕,一鞭一行淚水、一記嘶叫,媽媽銳聲的怒罵,至今猶在耳際:「你敢去偷錢、敢去作賊,你看我甘會打給妳死!」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父母吵架對子女的影響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上大班了,最近常聽他說「學校好無聊,不想去上學。」怎麼會這樣呢?小班年齡的孩子需要老師,只要有老師在的地方,孩子就會覺得安全放心;中班年齡的孩子需要玩具,他們有極強烈喜新厭舊的情緒;大班年齡的孩子需要友伴,在學校裡,孩子喜歡跟好朋友一起遊戲、一起下棋,他們喜歡跟朋友在一起的感覺。如果您家的孩子也覺得上學不好玩,說不定是友伴關係出了問題

「我不要去學校,都沒有人跟我玩。」這是孩子不肯上學常見的理由。進入新團體多半需要適應期,如果孩子是學期中才進入幼兒園,或是下學期才開始上學,這時別的孩子們已經互動一段時間,形成自己的小群體,新加入的小朋友如果個性比較內向或愛哭,就不容易很快融入群體中。 
「為什麼婷婷現在都只跟小儀玩,都不跟我玩?」有些孩子情感豐富,認定別人是好朋友,但是太過依賴或黏膩時,可能朋友反而會不想理他。這樣的狀況跟孩子的個性,以及兩個孩子對「朋友」認知上的不同有關係。2~5歲之間,孩子大都是因為共同遊戲而聚集在一起,就算常常換朋友,孩子也不是那麼在意;但5歲以後開始有較固定的好朋友,會出現因「麻吉」跟別人好而傷心的情況。

「今天玩扮家家,安安不能當公主,她就生氣,她還說我最討厭!」明明是好朋友,卻可能因為一時的行為而吵架。有些孩子會因此傷心、難過,有些會另結新歡,有時爭吵完後,因為下一個活動是彼此都喜歡的,又慢慢玩在一起了。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過生日,表示又長大了一歲,的確是每個家庭裡值得慶賀的一件事。

在滿周歲之前,許多爸媽還是會遵循傳統習俗,為孩子舉辦滿月、收涎和抓周的儀式;

不過,1歲前的孩子理解能力還有限,這些活動對爸媽的意義是大於孩子的。

但是,等到為孩子過2歲生日時,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成熟,對生日的體驗就完全不一樣了。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朱芷君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營養師鍾佳倫

 

最近將塑化劑作為食品添加物的風波愈演愈烈,眼看平日所吃的食物一一淪陷,消費者忍不住要問,到底吃什麼才安心? 

文章標籤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訓練大小便—男寶寶篇

 

  如果妳發現,鄰居的女寶寶已經會自己在小小便桶大小便,妳的同年齡男寶寶卻還是怎麼樣也不肯,一定是越教越生氣也越擔心,到底應該怎麼樣讓他學會而且願意自己大小便呢?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雖然快滿兩歲了,但是有時還是很「番」,搞不清楚他想什麼?要什麼?

這時寶寶處於非常的自我中心,喜歡的東西都想要立刻到手,不過,他又很難表達的想法,所以,就會想用搶的方式取得東西;遇到不順他的意,就用行動來表示:「我很生氣!」這時,有些寶寶就喜歡用拉扯、抓人的方式來表達,其實,這些「攻擊行為」都是情緒行為、也不是惡意攻擊。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攻擊行為有不同方式與原因

以一般的認知而言,攻擊行為是指對他人施以暴力,造成對方身體或財物的損傷;但由廣義來看,攻擊行為還泛指會造成他人身體或心理傷害的各種行為,因此,除了打人、推人、踢人、咬人、拉頭髮等肢體動作以外,言語上的叫罵、恐嚇、嘲笑等,也都算是攻擊行為。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強孩子的自信,減少忌妒感

想讓孩子幫忙照顧弟妹,先決條件就是肯定他的長大,避免讓較大的孩子對弟妹產生反感、嫉妒等負面的情緒。

一般說來, 5~6歲的孩子已經上幼稚園了,不僅擁有自己的玩伴,生活範圍也比較以前寬廣許多,獨立性增強,不再那麼需要一天到晚依賴父母;同時,他的智力也較成熟,了解弟弟或妹妹年紀小,很多事都不會自己做,所以需要爸爸媽媽照顧;而自己已經是大哥哥或大姊姊了,在爸媽眼中很能幹,會做很多事。在這種情況下,他對家中此刻加入的新生兒,或是搖搖擺擺還在學步中的弟妹,比較不會有太強的妒忌心。但是,如果孩子仍有很強的嫉妒心,爸媽運用以下引導方式時,就要更和緩。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都認為純真的小孩是不會說謊的,當爸媽第一次發現孩子有說謊行為時,是否感到又生氣、又驚訝呢?從成人的道德觀來看,誠實是一種美德,說謊是不對的行為,但是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他知道什麼是「說謊」嗎?玲玲不承認破壞妹妹的東西,是為了怕被責罵而說了與事實不符的話,還是他真的不覺得他這樣是做錯了呢?

孩子為什麼說謊?

「說謊」這個名詞,給人直接的感覺就是負面的,但即使是成人,也幾乎都有「說善意謊言」的經驗;所以,對於孩子說謊,爸媽不要先武斷地認定是行為偏差而焦慮煩心。單純的孩子說的當然不是所謂善意的謊言,但是他們的謊言,大多也不像爸媽想得那麼嚴重。幼兒說謊,其實很少有不良的企圖,爸媽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請先放寬心,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再作適當的處置。以下是孩子常見的「說謊」原因:

.將幻想與現實混淆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尖叫聲令你抓狂!

採訪/王紹媛 
諮詢/道爾敦課輔中心主任 賴映秀

孩子愛尖叫有可能是想要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或是吸引大人的注意、模仿大人行為方式等;面對孩子尖叫行為時,父母除了要適當的糾正與教導外,自己也應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孩子的好榜樣。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看到電視上許多性侵孩童案子,卻被一堆腦袋不曉得裝什麼的法官輕判時
你是否和我一樣有種又恨又無力的感覺?

會看我的BLOG,絕大多數都是爸爸媽媽
同樣身為父母,看著電視中的新聞,無法想像若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雯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23